“一带一路”的提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5月16-17日,2015全球旅游文化产业峰会暨第七届全球酒店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在深圳登喜路国际大酒店举办。本届论坛以“跨界·智能·融合·共赢”为主题围绕酒店与文化、金融、艺术、环保、文化、养生、新媒体的跨界交融等新型酒店衍生行业的主流价值权重导向,就“跨界体验营销”、“跨界品牌合作”、“跨界文化交融”、“大数据营销”“智能酒店”等高峰论坛主旋律议题互动,邀请业内嘉宾代表做主旨演讲或现场互动交流分享。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峰为大家分析和分享了“一带一路”战略下旅游业的创新发展。
——以下为现场实录
戴学峰: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能够有这个机会参加这么一个全国的论坛,今天大会组委会希望我讲一讲关于“一带一路”和旅游业的发展,“一带一路”和旅游业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课题,也是一个非常不好讲的主题,我想如果理解我们国家“一带一路”和旅游业的发展战略的话,首先就要了解我们国家现在的社会经济的大的背景,就是我们是在什么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下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
我们国家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背景,或者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的背景呢?我觉得有几个问题大家应该关注。
我们国家最近这几年已经进入到了中等收入阶段,中等收入阶段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必经的过程,这里面对我们国家有很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特别是后发展的这几十个、上百个国家里面,大概能够真正的跨过中等收入陷井的,进入下一个高收入这个阶段的,大概这些国家可能只有日本和韩国,剩下很多国家和地区基本就被锁定在中等收入这个阶段里面,比如说南美的这些国家,比如说中南亚的这些国家,所以,世界银行就提出中等收入陷井这个概念,其实对我们国家也是面临着这样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中等收入陷井有很多的表现,也有很多的背景,比如说内需不足、自主创新能力的下降、金融风险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国家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和这些问题也是相关的,就是我们进入了所谓经济新常态,这个经济新常态是一个什么常态呢?原来我们国家大概10多年、将近20年的时间,我们国家的GDP增长每年都在10%左右,从12年开始、13年、14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放缓,今年一季度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有7.4%。
大家做一线酒店的感受可能非常明显,就是我们国家的这个经济增速在下滑,大家注意了是增速在下滑,不是我们国家的整体经济在下滑,对我们这样一个新兴的经济体,它的增速下滑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为我们已经熟悉了高速增长,进入一个中高速增长以后,我们就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同时面临的比如说我们内需严重不足,外需又很难启动,我们面临的生产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又很难消化,等等之类的,面临这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我们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所以我觉得首先要把“一带一路”战略放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去看。
再有呢,就要放在我们国家整个的大背景之下看,还有一个重要的战略就是我们的亚投行,如果放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去看的话,其实亚投行这个战略和我们的“一带一路”战略可能是一个应对的方向,这个是我们国家面临的大背景和一个基本的战略态度。
说到“一带一路”,我觉得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上中国都有哪些和世界发生联系的这些线路也好,或者说关系也好,因为我们国家要解决上述问题不能仅仅在国内解决上述矛盾,我们要站在一个全球战略的角度去看上述问题,在历史上,我们国家和外部都有哪些关系呢?我觉得有这么4条路或者是这么4个带可能是表现了我们和周边的关系。
1、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大概从汉唐开始到明清,这是一条路。
2、宋明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到明后清由于我们的海禁中断了。
3、在清朝和俄国开发的茶叶之路。
4、和西南的这些亚洲国家开发的一条茶马古道。这四条路是我们和周边国家联系最密集的四条路。这4条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线路的绝大部分是在我们国内,而且他所联系的国家相对比较少,基本上用于亚洲这个范围,和世界联系比较多的就是“一带一路”,也就是说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这两条路我们回过头来看,所有的在中国历史上一旦我们国家强盛了,这两条路如同什么?就如同我们的血脉一样,非常旺盛。
比如说丝绸之路,这条路很早很早就开始了,张骞当时在汉朝的时候出始西域,他就发现的许多的产品,在这个中国历史上,在中国政史上总是觉得张骞是打通了西域之路,其实他认为这条路很早很早就存在,这条路在历史上就是一条商贸之路,就是一条中国沟通西方的道路,既是丝绸之路也是玉石之路,是这么一条综合性的道路,也就是说在国家强盛的时候,在国家商贸需要发展的时候,这几条路就会自动的发挥他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形势,在中等收入陷井这个大的背景下,中等收入陷井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今天时间比较短我不能展开给大家说,也不能展开给大家讲中等收入陷井和这个到底是什么关系,但是大家一定有一个概念,就是我们国家面临着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现在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就是我们国家现在的产能非常非常强大,我们国家这个经济体在世界上也在快速的增长,也成为世界一个重要的力量,在这个背景之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也是历史上相对比较强盛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他和周边的关系,这些道路就如同人的血脉一样,也是一个可以强盛的时期。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比如说美国主导的PPP等等,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中国也需要寻求一个很周边发展的一条路径,中国需要有一个,由中国来主导的这么一个世界的新的规则。最后也是中国文化崛起的需要,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提出了“一带一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这“一带一路”大背景之下旅游业可以做什么?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旅游业总是考虑自己内部的问题,我们旅游业很长很长一段时间缺乏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确定旅游业的发展战略,现在“一带一路”的提出其实给我们旅游业从国家战略角度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旅游业都能做什么呢?
首先我们回过头来看旅游业都有很小特点。旅游业有什么特点呢?我想旅游业最大的特点它是机遇人的流动,是人的流动产生了旅游业。人的流动非常大的一个特点,旅游业特点是机遇市场背景下的人的流动,这种人的流动不是政府要求你流动,也不是说生活背景压迫着你去流动,或者是战争造成的流动,是一种人的自愿的,人处于一种美好目的的流动,我想这是旅游业最大的特点,这个特点能为“一带一路”做什么?刚才有专家也说了,我们国家的出境旅游人数已经达到了1.14亿人次,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才是处境旅游爆发的值,达到100万美元以后处境旅游的增速能够保持8年到10,每年增长20%,中国非常非常奇怪,中国的出境游从1997年到现在,几乎20年的时间每年增长20,在世界上绝无仅有,所以造成我们出入境旅游有一个巨大的利差。
在这个背景之下和“一带一路”是什么关系呢?我觉得巨大的人流其实对“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前提,当时,邓小平以旅游业为支点撬动了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其实现在我们旅游业界也可以以人的流动、以旅游业的发展为“一带一路”做出贡献。我是刚才说,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人流,我们有一亿人次在全世界旅游,这一亿人次其实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机遇呢?比如说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我想很多老总可能都是80年代就开始在旅游业做,在80年代的北京非常非常典型,日本在北京建了锦纶饭店,后来我们惊奇的发现,日本投入在中国,日本处境旅游住自己的酒店、甚至吃饭都要吃日餐。在他刚刚启动这个活动的时候是靠什么?是靠旅游业,他是把全世界作为什么?作为他的市场,所以他首先把日本人送到那里去,让当地能够接受日本的文化,让当地能够信服日本的投资,然后再把投资投到那里。
我们旅游业现在要做的事情,是旅游业投资和我们的人一起走向世界。这些年我们的旅游业投资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去年我们国家旅游业总投资7000亿元,大家知道是什么概念吗?当年我们搞4G消费,4万亿投资,每年真正消费的,每年真正投下来的大概也就7万亿这个规模,我们现在旅游业一下子这个投资就相当于当年4万亿的投资,这个投资量是非常非常大的,旅游投资没有走向全世界,刚才罗总的那些资料也很震撼人,我们的这些品牌都在国内,我们没有走出去,其实现在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我们旅游业能够走出去、我们饭店的投资能够走出去,和我们的人一起走出去,这个就是我们实现旅游业“一带一路”最大的一件事。
随着人流的发展,随着投资走向世界,就是我们能够让中国文化能够影响到全世界,中国文化曾经在我们这个文化圈有巨大的影响,比如说日本有人在历史上写的诗,不信人间有何汉(音),他觉得我们就是汉族的一部分,比如说现在的越南,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影响力是非常非常强的。
近些年,特别是最近的100年,使得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在降低,甚至发生,比如说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我们是出境了1亿人次,但是和日本出境几千万是恰恰相反的,他们是正像的影响力,我们现在出境1亿人次经常造成的是负面的影响力,就说中国人怎么这样?其实中国人不是这样的。我们现在一说中国人可以去,特别是组团可以去我们就给他一个ADS,我给你提供ADS,但是你必须要提供中文服务,我们没有把我们的文化遗产和出境人次的影响力结合在一起,如果我们把文化影响力和人的流动结合在一起,中国这1亿人次将对世界起到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将
对“一带一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以上是我的点滴看法,说的不对请大家多多批判,谢谢大家!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