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店业成长的烦恼

时间:2015年06月04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中国的酒店业正在从一个小小孩童成长为阳光少年,这个过程中难免遇到“成长的烦恼”。随着中国的酒店业市场逐渐走向成熟,酒店已经不再仅仅只是企业的一种地位象征,而是真正成为了企业的一个盈利点。中国正在从一个飞速发展的“后起之秀”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渐趋平缓的经济体。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依然高歌猛进,但是GDP的年增长率已经从两位数降至6%左右。而酒店业的发展与整体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根据酒店界知名研究机构Lodging Econometrics研究发现,随着新兴经济体国内旅游业发展和出境旅游人数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其开业以及筹建酒店的数量。
 
  来自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星级饭店平均房价为324.90元/间夜,平均出租率为49.05%;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为159.35元/间夜。而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入住率低于60%的酒店已经很难做到保本。换言之,中国酒店市场已出现了逐步放缓的迹象。而随着政府紧缩性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在一系列限制三公消费的规定和措施之后,高端酒店的业务大受影响,多家饭店被迫关闭,客房空置率逐渐上升,这迫使众多高端酒店品牌开始思索中国市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又该如何寻求突破。
 
  一、重新绘制酒店分布版图
 
  尽管中国酒店业市场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国际高端酒店品牌在中国的扩张热情丝毫不减。如今的中国酒店市场要打破思维定式,寻找新的“蓝海”,而中国国际酒店品牌从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中看到了一缕商机,开始纷纷进军中国内地二、三线城市,制定在中国市场的“五年计划”,制定本土人才培养战略,甚至特别开发出针对中国市场的新的酒店品牌……可谓是“多管齐下”,抢滩中国市场。
 
  温德姆酒店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Bob Loewen先生说道:“酒店逐渐向内陆发展,我们在三四线城市看到更多的发展机遇。”
 
  香格里拉酒店及度假村集团旗下今旅品牌的发展总监Howard Ho也表示:“像武汉这类城市的市场正逐渐兴起,未来几年将会成为热门城市,我们在武汉看到了无限的商机。”
 
  而另一国际酒店巨头——洲际酒店集团的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柯明思(Kenneth MacPherson)则非常看好云南省和四川省。
 
  二、重新打造酒店市场规则
 
  即使中国出入境旅游消费人群依然庞大,但是酒店业早已不再是依靠数量而占据优势的年代了。随着中国人口素质的逐渐提高和中产阶级的崛起,酒店不再只是代表着精英文化,而是向着普及化发展。中国消费群体的实用观点也开始向审美主义延伸——标准化、快餐式的酒店虽然还能勉强满足基本的住宿要求,但追求个性化的需求已经日渐抬头。
 
  HVS 亚太区合伙人王敬源(Daniel Voellm)表示:“中国酒店需求的鼎盛时期已经结束。如今,受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酒店业的发展会渐趋缓慢,发展速度大大低于前几年。而新兴消费阶层对于技术的偏好将引发新一轮供给和市场变化。”
 
  酒店业市场的规则正在被重新书写。浩华管理顾问公司董事戴雪英(Julie Dai)表示:“传统的、千篇一律的酒店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市场需要的是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和市场化的酒店。”
 
  三、重新塑造品牌概念和定位
 
  市场需求的变化催生了新的酒店品牌概念,而时下流行的生活方式酒店似乎成为大势所趋,尤其是正逐渐成长为主流消费群体的“千禧一代”普遍比较青睐于高科技客房和更宽敞的社交场所。除此之外,消费者对于中档酒店和焦点服务酒店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对于一些国际酒店巨头而言,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精品酒店品牌和中档酒店品牌来抢占中国市场。温德姆酒店集团去年便着手将旗下Tryp by Wyndham品牌引进中国。相信希尔顿集团旗下生活方式酒店品牌Canopy by Hilton进入中国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卡尔森瑞德酒店集团亚太区总裁柯辛格也表示:“目前,卡尔森瑞德酒店集团正在大力开发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这些新兴市场,并推出了两个新的酒店品牌——Quorvus Collection 和 Radisson Red。”
 
  Howard Ho表示,任何一个新的品牌引进中国后,都必须做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这个越来越成熟的市场。他说:“生活概念酒店的崛起不仅仅意味着个性化需求的增长,还意味着酒店业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而生活概念的畅行恰恰在于其灵活性。
 
  除了生活概念酒店大行其道,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会议型酒店也将会大热,而这给一些本土品牌或者像今旅酒店这样由原有品牌更名重塑的中档品牌提供了一个立足市场的机会。(今旅酒店为香格里拉旗下原“盛贸饭店”更名重塑后的中档酒店品牌。原本是商务酒店,并且该品牌目前开业的酒店有半数仍为会议型酒店。)重塑品牌的潜力之战渐趋白热化,削弱了星级评定的作用。重塑品牌也是国际酒店品牌与本土酒店品牌(如7天酒店)相抗衡的利器。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越来越热的酒店市场引起了国内外酒店品牌的关注,那就是度假酒店,这要归功于越来越火爆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游。度假酒店迎合了休闲散客和家庭度假游客的需求,并且跨范围极广,从奢华度假酒店、家庭度假酒店到野营度假营地和民宿等等。
 
  四、重新探索酒店运营模式
 
  中国酒店市场不仅仅经历着酒店类型和酒店地域的巨变,同行酒店的管理运营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酒店业发展十分落后,高星级酒店极少,尽管政府为了鼓励外资进入中国酒店市场而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来吸引外商投资,但是,除了香格里拉和新世界等华人酒店集团外,真正来华投资酒店的外资管理集团寥寥无几,所以国家允许国际酒店集团以纯品牌输出方式进入,“业主+外资管理品牌”的酒店发展模式就此诞生。
 
  在中国酒店市场日趋成熟,且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外资酒店单纯输出管理的发展模式很难满足业主的需求。HVS 亚太区合伙人王敬源(Daniel Voellm)表示:“如今的酒店业主们越来越精明,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十年前还只是一家私企或者国企的老板,但是现在他们对酒店业有了更多的了解,而对于酒店管理方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多。”
 
  目前,相较于委托管理,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特许经营更具备优势,并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至少是国际连锁酒店的主要发展模式。卡尔森瑞德酒店集团亚太区业务拓展部执行副总裁Andreas Flaig表示:“过去五年,我看到天平在逐渐向特许经营倾斜,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认可和欢迎。”
 
  国际酒店品牌无论是做出哪些调整,亦或是在哪一领域发展,他们都会发现同样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竞争者。除了其他国际酒店集团品牌外,还有来自本土崛起的酒店品牌的威胁。戴雪英(Julie Dai)表示:“本土酒店集团如万达、首旅、港中旅、开元、华住、铂涛等等越来越活跃并自信,这些酒店品牌的IT支持系统、客户忠诚度计划以及其他一些软硬件设施均在逐渐加强。”所以,要想继续在中国酒店业攻城掠地,国际酒店品牌就必须做出改变,否则必将会被挤出这块“肥美之地”。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