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再次考验旅游界应对灾害能力
在更多的情况下,通过制度和信息网络能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应对灾难,就像人的神经系统一样,多一些本能的反应。人们应该有这样的共识:有准备,才会更安全↑当北半球刚刚进入春暖花开的季节,不少人正在筹划出游且有些人已经在路上的时候,邻邦尼泊尔突然传来了噩耗,8.1级高强度地震重创美丽的博卡拉地区,大量民宅被摧毁,一些珍贵的历史建筑遗产被夷为平地,地震还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包括尼泊尔居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和登山爱好者。这场大地震还直接波及我国西藏地区以及孟加拉和印度等周围国家和地区,地震、雪崩所造成的破坏恐怕要比人们最初的预想更严重。
这一特大灾害的发生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人们的高度关注,在地震发生后在第一时间,中国领导人送去了关切和问候,表达了在此危急时刻与尼泊尔人们站在一起,提供必要的救灾援助,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经到灾害现场,开始了救援工作……
众所周知,即使是在科学技术颇为发达的今天,地震等许多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依然是难以避免,甚至是难以预测的。很显然,在大灾面前最重要的是快速反应,积极应对。我们现在能够做到这一点,不仅仅来自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责任感,还得益于这些年不断完善的应急系统和有效的应急预案,得益于整个社会的积极配合,更得益于长期应对灾难取得的经验。值得欣慰的是,在这次突然降临的大灾面前,我们的旅游界,也和其他行业一样积极应对。
现在,信息传播是即时的、全方位的,而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反应是更像是本能的、直接的、有效的。现在,旅游界几乎都做到了这一点。
尼泊尔不仅是我们的友好邻邦,而且也是中国旅游者喜欢的旅游目的地。早在2000年,中尼两国签订了《关于中国公民赴尼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并在当年7月宣布尼泊尔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第二年国家旅游局就在加德满都开设了办事处,这足见尼泊尔在中国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2014年,中国公民到尼泊尔旅游的人数超过10万人次,成为尼泊尔第二大客源市场。
此次地震消息一经发布、证实,国内多家组团社都在第一时间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确定旅游者的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救援和安置等处理措施,并以最快的方式向社会通报;对在途未到和尚未启程旅游团,立即做出返程或终止启程的决定,并承诺最大限度地保护旅游者的权益,自己尽量承担因灾害发生未能完成旅行计划所蒙受的损失,承诺不让旅游者吃亏。企业能这样做,充分体现了旅行社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向社会传递的是正能量。相关的航空公司积极配合,急旅游者之所急,把乘客的安危放到第一位。
应当说,面对如此巨大的自然灾害,对旅行社和相关服务企业来说,依据相关法律已符合免责的条件;对旅游者来说,对大灾所造成的损失也完全可以理解,不大会太多的计较。但是,企业能够主动地这样做,体现了中国旅游业已开始成熟,知道应如何对待市场。当然,这场灾难对旅游者和旅游企业所造成的损失和困难会很多,当务之急是尽量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让处于险情的游客脱离危险,早日安全返程。面对危险和困难,最重要的是相互帮助和理解,积极做好安置和后续工作。
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期,不仅体现在出游人数越来越多,而且还体现在出旅游范围也越来越广。随着现代交通工具不断改善和人们旅游兴趣不断拓宽,当代旅游者对空间距离的长短、旅行活动的难易、目的地条件的好坏等,都有了新的诠释和理解。似乎可以这样说,无论是天涯海角,还是冬夏春秋,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甚至在不少无人居住的地方),都会有中国人的身影和足迹,外出旅游已经变成一种常态。当然,在世界上,地震、火山、飓风、空难、海难、海啸、车祸、火灾等灾害也是常态。因此,在旅行与旅游过程中会遇到风险也逐渐变成常识。
因此,从旅游者个人来说,对旅途中可能遭遇的各种情况都应在心理上和技能上有所准备,做到从容对待、不慌不乱;旅游服务企业,尤其是旅行社等处于一线服务的企业,更要意识到制定应对各种险情预案的重要性,并尽力做到把相关的信息、知识和技能传递给旅游者。当然,政府部门也在不断完善各种防灾、应急、救援的体系和预案,在更多的情况下,通过制度和信息网络能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应对灾难,就像人的神经系统一样,多一些本能的反应。人们应该有这样的共识:有准备,才会更安全。
在这里不妨套用一下投资行业经常使用的一句专业术语:“旅游有风险,出行需谨慎”。不过,这里的谨慎不应当看作是因噎忘食的理由,而是旨在提醒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可能遇到风险的准备。有了意识和制度上的准备虽然不可能阻止灾难的发生,但可以增加躲避灾难的机会,可以把损失和破坏降到最低。对旅游者个人是如此,对旅游企业也是如此。灾难的发生是对人类应对自然能力的考验,旅游者、旅游企业都应在这些考验之中提高御险求生的能力。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上一篇:酒店善用大数据决策经营
下一篇:柯诺斯为福州世茂洲际酒店总经理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