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便对高星饭店唱衰之声不断

时间:2015年02月16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自2012年中国高星饭店行业亮红灯以来,媒体便对高星饭店唱衰之声不断。伴随宁波雷迪森广场酒店的破产,更是给困境中的酒店管理者雪上加霜。“酒店业整体效益断崖式下降”、“50多家星级酒店主动 降星 ”,悲观情绪始终笼罩中国酒店业。
 
  “关于高星级饭店不景气,有种说法叫必然 ,行业整体效益出现断崖式下降,亏损最多的是那些最依赖高端消费的饭店。”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表示,因为很多高档饭店投机决策严重脱离市场实际需求、违背市场规律投资,所以导致运营模式破灭,这也是必然结果。伴随着高星级饭店破产,反映出的是这个行业自身发展的诟病。
 
  张广瑞认为,社会的正常消费应当是多层次的,既有高端,也有低端,还有中端。而且这个不同档次的社会需求也是呈阶段性的变化,但从总体上会保持中端是主体。然而,在不太正常的社会环境下,这个结构也会不正常。
 
  高端饭店惯性错位发展的盲目性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饭店行业经过几度高潮,高档饭店更多了。不仅是国家评定的4、5星,还出现了很多称作7星8星的豪华饭店。这时消费酒店的群体结构变化了,当年极为特殊的“涉外”宾馆不再强调,豪华饭店的消费主体不再是“老外”,而是国人。
 
  不争的事实是,为这些消费埋单的是政府。有政府堂而皇之的支付,也有有钱人帮付,或是公司或商人列入“***成本”支付。饭店作为企业,只要能够盈利,自不必关注钱的来源,愿意为其支付的则奉为“上帝”,作为目标市场,也愿意支付必要的“市场营销费用”。
 
  在这个阶段,国家制定的饭店星级标准就成了饭店打造市场形象的催化剂。“五星”、“铂金五星”自然成为追求形象的投资人首选。在4、5星饭店攀升的年代,低星级饭店逐年减少,以致一些达到星级标准的新饭店,宁可无星,也不要这不提气的低星。
 
  所以,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中国饭店建设高潮依旧凭着惯性错位发展,多数高星级饭店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与牟利的“常态模式”,不必认真考虑市场的需求,也可以不顾日益扩大的大众市场需求,甚至粗暴地逼大众市场就范或“被高端化”。
 
  高档饭店在“泛概念”下的投机决策
 
  在21世纪头十年,影响中国饭店业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旅游房地产”的异军突起。
 
  张广瑞表示,“旅游房地产”是个新概念,或说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新业态,但至今对这个概念和业态都没有形成被认可的限定,像是一个大筐,只要与旅游、休闲、娱乐沾边的项目都可以装进去,尽管这个行业动辄上百亿千亿元的投资,但政府并没有把它列入产业统计名录。他认为,这是被忽悠出来的泛概念,是非常“中国”的概念,它对饭店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档饭店业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最近10年来中国饭店业发展的历程看,高档饭店投机决策严重脱离了市场的实际需求,很多地方出现了盲目发展的现象,一方面是饭店的投资方,尤其是与政府相关联的投资方,扭曲了饭店商业功能,追求的是一种形象,而不是一种真实的产业;或者投资商打着发展旅游的旗号,并非真心进入饭店业;另外一方面是失控的国家职权部门、政府的企事业单位的公共财政开支创造了一个虚幻的高端社会需求,也包括社会广泛存在的权钱交易等贪腐行为营造的一种畸形的奢华消费。
 
  “常态下,饭店不是暴利行业,不能靠急功近利,靠的是稳定而诚实的服务来创造良好的市场形象和顾客的忠诚度,饭店自身服务的细节与特色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张广瑞认为,饭店的类别与档次只是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差别,而不是饭店好坏的标准或是否得以成功的决定因素。饭店管理经营中要突出中国特色,必须认真向市场做调查,根据市场的需求做精巧的营造,而不是穿靴戴帽,忽悠消费者。中国的饭店业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悠久文化的大国,更应该树立百年老店这样的常青藤,成为城市乃至国家文化的载体,成为中国服务的一个旗帜。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分享到: